你为谋生努力工作,工作为你做了什么? | 莔莔北京分享 - 摘录
2017-06-30 19:19:43   简七理财  mp.weixin.qq.com   原文链接
莔莔有神

如果你非常知道自己要做什么、希望在职业早期快速成长,那么当然要选择小公司——小公司意味着你能在早期承担重要的责任,并且接触到多种类的业务;如果你对商业社会还不太有概念,希望多了解一下不同部门的配置和工作流程,那么当然要选择大公司——大公司有完善的部门设置和工作流程,可以让你学习到不同种类工作的设置和在公司中的价值,为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做一个参考。

如果你觉得加班只是公司免费压榨你的劳动力,那么你也会用一种被凌虐的心情处理业务;但反过来想,加班意味着你处理的业务比别人更多,是不是也就比别人学到了更多和业务相关的知识,锻炼了自己的能力,积累了经验和成绩,给自己增加了职场的加速度呢?

咨询的时候,我就发现这个女孩已经有了非常清晰的求职目标,并且对可能投递的公司都已经做好了调研,提出的问题都非常有针对性,咨询效率非常高;每次修改简历,她提交过来的作业都比我想象地更精美;投递简历到公司的时候,她更是主动附上了产品分析报告和运营方案……

第一个故事中的大哥其实是个典型的被动型人格,在职场上没有清晰的目标,也不懂得如何让工作为自己服务,导致工作七年并没有给自己带来足够成为闪光点的积累,并继续在职业发展的道路上摇摆不定;第二个故事中的女孩则是典型的主动型人格,知道自己想要什么,能主动自我定位、主动确定求职目标、主动找我咨询提高求职效率、又主动为了跳槽做出了自己所能做的所有努力。

在职场上主动能够给我们带来这三样珍贵的宝藏:
①成长
当你主动争取了更多的工作,参与到更多的项目,最直接的反馈就是个人成长,这个成长包括个人经验的积累和能力的提升,也包括思维方式的改变。公司里的头衔带不走、项目带不走、成绩带不走,而能力的提升和思维的成熟会一直伴你左右。
②机会
现实的职场是,如果老板看不到你,那么机会永远轮不到你;现实的生活是,如果你不主动出击,馅饼不会落到你头上。因为我的主动,争取到了核心业务,提升了职场加速度,获取了额外的收入,甚至连写作都能收到新的工作机会,这些都是意料之外又顺理成章的收获。
③视野
很多人都会说自己迷茫,而我在以前的文章里强调过很多遍:迷茫源于无知。想要消除无知,就是需要你去多行动,多参与,多感悟,多反思,只有主动出击才能获取更丰富的直接感知和间接感知,让自己对世界的认知更丰富,才能减轻迷茫感。

将目标管理和产品迭代融合在一起,以个人成长为目标,把个人当做一款产品以科学量化的方式打造,不断迭代升级,不断靠近更美好的自己。其中,目标管理决定你精进的态度,产品迭代提供精进的方法,并提供支撑你保持主动的实力。

如果你的工作纯粹是应付老板、作为公司的螺丝钉运转,时间长了就很容易陷入到为了工作而工作、充满负面心理又无能为力的恶性循环;相反,假设你确立目标为提升自己的数据分析能力或想了解公司业务构成,那么在工作中有选择性地多承担有利于学习数据分析的业务,或主动承担与其他部门的合作甚至外部对接,这都能让你在工作中获得你想要的收获,让工作为你提供自我训练的游戏NPC和游戏规则。

量化精进法
①精准方向
这个步骤就是要为了确认目标。有时候一些阶段性的目标很明确(比如升学、就业、考试、晋升),就不多说,更多时候如果不知道如何树立目标的话,有一个很好的方法是拿未来的自己做参照系。有没有想过,希望一年后的自己成为什么状态?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,都想做什么样的提升?三年后呢?五年后呢?从这个角度去树立目标,可以适用于大部分情况。
②目标体系
目标找到了以后,需要把这个目标拆分成一个科学的体系。比如你希望一年后自己各方面状态都能进步,那么这个“各方面”就需要详细拆分成工作、生活、财务、健康等等,并且要明确这些目标需要做到什么程度才叫“进步”。假设工作方面,可能目标是一年后成为对行业具有个人影响力的产品经理;财务上,目标可能就是一年后个人资产增加20万,等等。通过这样明确、量化的目标体系将整个方向性的大目标逐步拆分、确保目标体系的可执行、可度量。
③形成计划
目标体系完成后,就需要把目标落实到计划上。计划其实就是为了实现目标而进行的目标任务项拆解,并且根据时间跨度的不同,可以先拆解为长期计划,再把长期计划拆为中期计划和短期计划。同样举例说工作方面的事,如果目标是一年后想对行业具有个人影响力,那么可能需要在主流行业媒体上发声,并且参加行业交流活动。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做计划的话,假设说经调研发现类似的意见领袖去年在某知名媒体发稿了30篇,并且在同业活动中做嘉宾了6次。那么就大概知道,以你现在的资历和程度想在一年内达到他的标准,就肯定要比他做得更多更好:比如说把年计划定在一年内撰稿50篇,参加同业活动12次。再做拆分,就是要每个月撰稿4~5篇,参加同业活动1次;再拆分成周计划、日计划,可能就变成了每天撰稿500字这样非常小的任务量了。
④量化实施
形成计划后就要考验执行力。这里更多涉及的可能是一些量化的个人管理工具,可以帮助你更好地实现计划。比如说番茄工作法啊、笔记本记录法啊、24小时时间记录法等等,这些方法没有高低好坏,就看是否适合你、是否对你有效,这个在实践中感受下做出选择就好了(我个人非常受益的就是笔记本管理法)。但无论是使用哪种方法,量化执行、量化记录都是必须的,这将帮助你后续对自己进行更冷静地分析。
⑤进程控制
在实施计划的过程中,有可能会出现任务提前完成或者无法完成的情况,这就需要我们对整体任务进程做一个分析。严格来说,你的计划应当是按照你预设的时间刚好完成,如果出现误差(更多是无法完成),那就要考虑是否是目标或者计划本身出了问题。是否是目标定得太高(比如说一年内成为第二个马云)?是否是每天的任务量太大(没有考虑到加班的情况,结果完全没有时间做自我精进)?进程控制就要求在计划执行一段时间后进行总结、调整和校准。我的习惯是每周和每月都会做总结,分析这个周期的执行情况,以调整下个周期的计划安排。
⑥验收迭代
如果是一年期的计划的话,那么到了一年后,自己实现了一年前预设的目标了吗?现在的自己是一年前期望达到的状态吗?对自己做一个全方位的验收,反思全年的收获和不足,把新的期待放到新的一轮”自虐”中。

在找工作的时候,就要围绕自己的目标去搜索求职范围,积极执行求职计划,并按照自己的真实意愿选择Offer,确保这份工作能为你自己的目标服务。如果只是为了谋生陷入一份工作,也没有反思这份工作对自己的好处,又抱怨工作没意思、又不主动改变,这样的状态就是之前提到的可怕的“老鼠赛跑“圈。

职场中的主动性
①积极融入
要从业务、项目和团队三个方面积极融入,不仅能帮助你在换团队或者跳槽后树立一个良好的第一印象,更是有助于你后续工作的开展;
②争取机会
该主动揽活的时候还是要主动揽活,尤其是职场新人,不要觉得多做事就吃亏,要懂得吃亏就是赚。
回想我的第一份正式实习,是一份的确只需要做做表、做PPT的工作。然而为了让自己能从中取得货真价实的锻炼,从入职第一天起,我每天都会问一句:“今天有什么我能做的吗?” 第一天没什么可做的,第二天没什么可做的……一周后,我迎来了第一份“表姐”以外的工作:扫楼贴海报。就是很多人都会在实习经历里抱怨的那种纯体力活儿,然而对我来说,借着扫楼贴海报的工作,我熟悉了当时在北京的所有部门,原来这家公司的职能安排是这样的,原来还有这样一个部门……而我离职前的最后一份工作,是作为核心成员筹办年度最大规模的年会,接待来自全国的500多位大客户,和身价过亿美元的VP们谈笑风生——这样的一份体验,对一个在校生来说算是难得了吧。而更重要的是,这些经历让我变得职业、严谨、淡定,更是让我见识了不同种类精彩的人生。
③向上反馈
最后一个需要发挥主动性的是向上反馈。和老板沟通的确是个需要技巧的事情,其实老板也希望能够知道下属的真实想法,这样才能把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岗位上,调动工作积极性。
于是我直接找到了产品总监。当时我大概是这么说的:我觉得自己的优势并没有被发挥出来,而且工作量有限,成长得比较慢,看看还有没有别的什么产品线缺人?我不挑业务,不挑方向,只要够忙就好,我想为了公司发挥更多我的价值。

关于人生,可以问问自己这些问题:
你想从事什么工作?
你想成就什么样的人生?
工作到底为你做了些什么?